2025-10-08

调色认知UP,高纯度固有色的魅力

固有色是什么?

固有色是物体本身的颜色,即物体在白光情况下的色彩呈现。如果不是白光,比如夜场酒吧灯光下,葡萄就不一定是紫色、香蕉就不一定是黄色,所以只有在无色白光状态下物体才会有最大程度的固有色。说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小伙伴已经领悟到什么了?别急,看文章要紧!

固有色是什么?感知固有色自然界万物的固有色是由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决定的,经过长期复杂的进化,获得了最终的色彩呈现,它彰显了生命的不平凡,生而与众不同。在调色中,做好了固有色,不会比那些奇奇怪怪的风格化效果差。固有色才是最客观的色彩表现,这种客观状态,在很多影片里是很有必要的。

下面以开创了餐饮类视频创意视觉效果标杆的 M&S(玛氏)食品一系列的短片为例,学习体会固有色的非凡魅力。高纯度的固有色,可以让表达对象获得最好的质感体现,针对食材尤为重要,只有在准确的色彩还原下,食材本身的色泽、形态才能传递出来。相信各位在欣赏了上面的视频截图后,会被震撼到,固有色竟然如此魅力。

不过在很多调色师的认知里,调色 = 风格化,你跟他说固有色,他反而害怕被人讲成“709 调色师”。其实 709 只是一种状态、一种色彩空间的称谓,不是一种风格效果。大部分人会把 709 等同于“类似相机直出的状态”,实际上相机直出的是在 709 色彩空间下未经任何调光调色的画面,但没人说你不能再去优化它。

而且只有部分涉及剧情、有戏剧化冲突等类型的影片才会运用风格化调色。常规宣传片、汇报片、专题片、纪录片、纪实性短视频等只需要色彩纯正、镜头统一、干净通透、符合人眼观感就已经完全足够。而色彩纯正主要来源于高纯度的固有色。

还原一个高纯度的固有色,再配合良好的光线分布、亮度调整,使画面无限接近美术状态,这样得到的画面绝对不会令人失望!

固有色一些调色心得

后期调色中,获得高纯度固有色,主要的操作方法就是反差调整、校正白平衡、色彩强化。在运用达芬奇 DaVinci Resolve 为视频做初级调整的时候,可先通过暗部、中灰、亮部色轮调光,再进行色彩平衡,最后用一些 HSL、窗口工具做局部色彩强化,也可以用 RGB 混合器做全局性色彩强化,效果更好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非刻意情况下暗部都不会显色。牢记没有光就没有色。在白光情况下的暗部区域也只有灰度信息。很多调色师做不好暗部平衡,常常会沾染一些杂色,这样的画面显得不干净通透。从上面的图片也可以感受到,画面中的黑白都很纯粹,没有受到色彩污染。

食品广告中非常需要固有色的体现。由于摄影机获取到的画面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美术状态、广告状态,所以还要经过强化色彩的表达,产生色相明度的变化,来获得最好的画面。下图就是食物在最初状态经过一级调整再进行光影、色彩的强化,使亮度分布呈非线性转变,更接近人眼观感,同时色相明度的强化也为突出画面表达对象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反差调整、校正白平衡、色彩强化

一些不好的案例

作为反面教材,网上有大量的典型错误。大家其实可以明显感知其品质差距,常常出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,其低门槛也注定了技术水平的不足。画面的好与坏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。仅仅是一个固有色,就足以让很多被误导的“风格调色师”怀疑人生。

光影层次不够,食材形态不能完全体现出来,固有色不明显。反差对比过大、暗部亮度细节丢失,食材毫无质感,严重色偏。

最后总结

让画面恢复固有色,千万不能被这个“色”字迷惑,以为是玩的色彩游戏。前面讲过,画面在没有做好光影反差前,说颜色是没有意义的。光始终是第一位,而通常做一级调整用到的工具是暗部、中灰、亮部色轮,它们都是以光(明度)关系为依据。只有光影层次区分开,才能对相应区域进行颜色施加,色彩才能被精准附着上去,色彩平衡才能更好地完成,固有色才能被体现。

可以说,做不好固有色的还原,所有的风格技巧都是白瞎。只有理解了固有色,才算找到通往调色之路的大门。

KANG 调色实验室的线下课程,除了软件操作,最重要的就是让大家明白一级调整和还原固有色的思维,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