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08

中国82年的《城南旧事》

《城南旧事》是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吴贻弓的第二部长片作品,根据作家林海英的同名短篇小说集改编而来。由演员沈洁、张丰毅、郑振瑶、张闽等出演,荣获 1983 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、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。故事背景是 30 年代老北京市井生活。主角英子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,纯洁的世界里包容了当时被称作疯女人的秀贞,以及为了供弟弟读书而误入歧途的年轻盗贼。她们与旧社会的封建世俗格格不入,讽刺意味浓厚。

虽是一部老片,却有着散文般流动而委婉的诗意,如一幅水墨画,画面美得让人叹息。英子在野外找球时遇见张丰毅饰演的无业青年藏赃,天真的她问:“你是来拉屎的吧?”这一幕让观众记忆犹新。至今豆瓣评分高达 8.9 分,好于 96% 的剧情片。

用心做事

《城南旧事》虽为中国老电影,但画面中能明显感受到当时摄影、美术、照明技术的高超水准,足以代表那个时代的电影艺术造诣。如果因为老胶片的单一色彩而难以体会前期拍摄的用心,那么修复版一定会让人惊叹。修复后的画质、质感、色调与光影皆有巨大提升。

受限于当年的技术,原片未能充分表现光影美术,而修复版无论在构图还是摄影功底上,都不逊当代作品。老艺术家的专业功底毋庸置疑。相比之下,如今的从业者常沉迷设备与参数,却忽视了艺术与文学的思考,这无疑是行业的倒退。

小英子与别的孩子不同,她眼神里盛满疑问,总喜欢歪着头看人。大家都说秀贞是疯子,宋妈这样说,母亲也这样说,但英子觉得她并不疯,只是在等她的小桂子回来。那一幕如同油画——秀贞静静坐着,说:“如果你看到我的小桂子,记得告诉她快回来,我不打她,也不骂她。”

英子默默看着,也许懂,也许不懂。离开小偷时,镜头拉长,预示着别离。正如英子所说:“我分不清天和海,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。”人生何尝能分得清。宋妈骑驴渐行渐远,又是离别。人生难得是欢聚,唯有离别多。爸爸的花儿落了,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。整部电影的主旋律是送别,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。

修复对比

修复版在画质、质感与光影上提升巨大。如果还没看过,一定要回顾修复版,它会让你重新认识中国老电影。

色彩分析

《城南旧事》修复后具有油画般的质感。其美术状态正是当代调光调色的准则。在 KANG 调色线下课中,我常强调“固有色”和“美术状态”这两个概念。调光调色的最高境界,是像绘画一样让主观思维主导画面。

我们常研究胶片亮度曲线,它不同于 Rec709 的 Gamma,那些执着于暗部细节的差异,其实在胶片中并非严格遵循标准,因此“胶片感”的核心在于调光。许多人误以为颗粒就是胶片感,这是偏见。酒坛子那一幕最令人动容:红绿相间的高纯度固有色还原,常见于绘画,而现代摄像机很难真实捕捉。

《城南旧事》让人重新理解“暗部偏蓝”“冷暖对比即电影感”等误区。有空可以在 B 站看看。数字摄影机与胶片摄影机的最大差别,是庄严感。数字机可重拍,而胶片每一次快门都在烧钱。剧组每个人都高度专注,这份庄严感是数字时代无法复制的,也正是旧电影的沉默之美。

老电影带给我们的,不只是回忆,还有那个时代摄影机背后真正的敬畏与灵魂。